
怎么样向孩子表达爱

在乎孩子的感受
父母都感觉自己非常爱孩子,却常常忽略、否定孩子的情绪,觉得孩子小,他的感受并无关紧要。事实上,孩子最能感觉到爱和温暖的时刻,恰恰是爸爸妈妈看重、理解他情绪和感受的时刻。当我们的感受被看重,被接纳时,孩子就能确认我们的存在,由此产生安全感、价值感。
日常,不管孩子表现出什么情绪,父母第一要能稳住我们的情绪,认真地告诉他:“你的感受非常重要。” 即使难以满足孩子,或是孩子做出错误行为时,也可以告诉孩子:“你的感受非常重要,我理解。” 在这个基础上,父母再告诉孩子难以满足他的真实缘由,教给他正确的做法。先接纳和理解情绪,再去规范行为,正确引导孩子。如此的教育,既会让孩子感觉到爱,又能掌握规矩。

一定鼓励孩子
有时候,让孩子感到绝望的不是失败和挫折本身,而是爸爸妈妈的态度。当孩子遭遇大大小小的失利时,不少父母的反应是失望、嫌弃、否定,把当下的表现和将来的前途、生活等绑在一块,给孩子非常大重压。
在这种教育模式下,孩子没达到爸爸妈妈的期望时,就会觉得自己是不好的,不值得被爱的。 所以,当孩子没考好、成绩退步、遭遇挫败时,父母的接纳和爱,会给孩子内心注入巨大的能量,让他可以鼓起勇气重新振作起来。 告诉孩子:“办不到,不代表你不好。”就是让他了解:外在表现并不可以代表你的价值,原来的你就非常不错,就值得被爱。 如此,孩子才会一直对自己有信心,对将来有期待,内心愈加强大。

掌握倾听孩子的想法
有人说:“孩子到底在想什么,这非常重要。你只有真的去知道他,理解他,成为他的朋友,你才能真的关心到他的成长。” 遗憾的是,不少父母常常不把孩子的话当回事,随便评判、怀疑孩子。不懂倾听的父母,比较容易误解孩子,破坏他的自尊心、自我价值感。
孩子感觉到的是爸爸妈妈对我们的不信赖、不认同,时间久了,愈加不想跟爸爸妈妈交流,亲子之间的距离愈加远。 爱孩子的首要条件,是尊重孩子,平等地对待孩子。掌握做一个倾听者,问问孩子:“发生啥事了?我非常想听你说说。” 给孩子表达的机会和空间,知道了解事情的全貌后,再去引导孩子。
被倾听的孩子,会由于这份尊重而感觉到爸爸妈妈的温暖和爱,可以确认我们的存在感和价值感。